2025.02.27 ​ 焦慮時,如何幫助自己

 2025.02.27 ​ 焦慮時,如何幫助自己

我自己在工作時,常接觸到焦慮的案主。讓我對焦慮有更多的理解與覺察。在現在社會,焦慮是一種普遍的心理狀態,當我們面對未知、不確定性或壓力時,大腦會自動進入高度警覺狀態,讓我們感到緊張、擔憂甚至恐懼。適度的焦慮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警覺,促使我們行動,但過度的焦慮則可能影響生活品質,甚至演變成焦慮症。

🌸焦慮的常見類型

1. 廣泛性焦慮(GAD)

 持續性、過度的擔憂,對日常生活中的多種事件或問題感到焦慮,例如工作、人際關係、財務狀況等。

 可能伴隨身體症狀,如肌肉緊繃、疲倦、失眠。

2. 社交焦慮

 在社交場合感到極度不安,害怕受到他人評價,甚至影響日常社交與職場表現。

 可能導致迴避社交場合,進而影響人際關係與自信心。

3. 特定恐懼症

 對特定事物或情境感到強烈恐懼,例如害怕昆蟲、高處、飛行等。

 雖然個人知道這種恐懼不合理,但仍無法控制。

4. 恐慌症(Panic Disorder)

 突發且強烈的焦慮發作,伴隨心悸、呼吸困難、頭暈等生理症狀。

 有時會產生「快要死了」或「失控」的感覺。

🌹焦慮的生理與心理影響

1. ​ ​ ​ 生理影響:心跳加速、呼吸急促、流汗、肌肉緊繃、腸胃不適,或是是腸躁症。嚴重時,會覺得呼吸困難。

2. 心理影響:持續擔憂、思緒混亂、難以放鬆、注意力難以集中。

🌸如何應對焦慮?

1. 生理調適法

 深呼吸練習:做478呼吸法,先找到安靜的地方坐著,每次呼吸都是吸氣4秒,屏住呼吸7秒,慢慢吐氣8秒,幫助身體放鬆。如果478呼吸方式太難,我自己做過吸氣四下,吐氣八下,也有放鬆效果。

 運動:適度的運動(如散步、瑜伽、慢跑)可促進大腦釋放內啡肽,減少焦慮感。我會在早上起床時,先做十幾分鐘的瑜珈,感覺身體醒了,再去吃飯。

 睡眠管理:確保充足的睡眠,避免熬夜和過度使用電子產品。我之前看<為什麼要睡覺>一書,裡面提到治療失眠很重要的一個方式是定時起床,定時上床,養成身體的生理時鐘。每天起床之後,可以先去曬十幾分鐘的太陽,幫助身體生成血清素,到了晚上,身體會將血清素轉化成退黑激素,幫助睡眠。

2. 心理調適法

 寫日記:記錄自己的擔憂與情緒變化,有助於整理思緒,找到觸發焦慮的原因。

 冥想與正念練習:專注當下,減少對未來的過度擔憂。現在YT上也有很多正念冥想的影片可以跟著練習。你可以選擇你喜歡的聲音檔,每天做,一開始只要5-10鐘就可以了。

3. 行為調適法

 社交支持:與朋友、家人傾訴,獲取情感支持。

 培養興趣:找尋能讓自己放鬆的活動,如畫畫、種植植物、閱讀。

4. 專業協助

 心理治療:如認知行為治療(CBT),能有效幫助調整焦慮思維模式。

 藥物治療:若焦慮影響日常生活,可諮詢醫師,考慮適當藥物治療。

🍄如何建立長期的心理韌性?

 培養自我接納:很多時候焦慮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,發展出來的內建警報系統醒我們哪裡做錯,哪裡有危險。有些時候,我們不想面對焦慮的感受可能會去滑手機、追劇、看小說。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先暫停一下這些讓我們分心的事情,問自己:「內在想說些什麼? 」允許自己有焦慮的感受,並且跟內在溝通。有的時候我會做TAT來緩解自己的焦慮,通常都很有效,讓我的心情從緊張變成比較放鬆。我也喜歡寫日記,看看自己到底在焦慮些什麼。

 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:規律運動、均衡飲食、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。如果一開始很困難,可以先從吃健康的食物開始。

 專注影響圈:尤其是最近世界局勢變化多端,很多人都很焦慮未來的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。與其擔憂無法掌控的事,不如將精力放在可以改變的事物上。

結語

🍓焦慮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,但透過適當的應對策略,我們可以學會與焦慮共存,甚至將其轉化為前進的動力。如果你的焦慮已經嚴重影響到生活,請不要猶豫尋求專業幫助,讓自己獲得適當的支持與指引。

#TAT(Tapas Acupressure Technique)

#心的療癒樹(hearthealingtree)

圖為北海道之旅

2025.02.27 ​ 焦慮時,如何幫助自己

主機服務:金城事務所